常听人说“没睡好,一晚上都在做梦。有没有什么药?可以不做梦。”
实则,无论婴幼儿还是成人,每天晚上只要是在睡着的状态下,都会做梦。大多数人每天晚上都会做4到6个梦,做梦的时间在2小时左右,大多数梦在醒来之后就会被忘记。如果在梦结束前或梦结束后不久醒来,更有可能记住梦。梦不是疾病的表现,也不是失眠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睡眠质量与做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目前,关于梦的产生机制和作用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梦是正常健康睡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记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做梦有助于巩固记忆。大多数梦与最近的经历有关,通过梦的体验有助于促进学习和记忆,清除不必要的信息。
2.梦可以调节情绪。梦可以将消极情绪从大脑记忆中清除,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呈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会呈现在梦中并得以实现,这些欲望长期被压抑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3.梦可能是一种对潜在威胁事件的演练。梦中,我们可能在拼命逃避歹徒的追杀或与敌人赤身肉搏,这些梦可能在测试我们遇到危险时所做出的反应,帮助我们在清醒时应对那些紧急情况。
对于做梦,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认知和态度。接纳梦的存在,觉察梦的意义,拒绝对梦的过度解读。
当然,日常也需要注意以下这些与做梦相关的睡眠问题:如失眠、打鼾、睡行症(梦游)、睡惊症(睡眠中突然出现的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梦魇(噩梦体验)等,建议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