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党的建设 >>党建工作>正文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更新时间:2021-08-17 17:24:43 | 点击次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 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 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是党中央

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 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促进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 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是体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它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 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早就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 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哲学意义上讲, 价值体现的是现实中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我们说某

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因为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 要,成为人们的兴趣或目的所追求的对象。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 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 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 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集中反映一定社 会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精神,体现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人 的自我认识,并由此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 求方向的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两个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 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遵循。 但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和文化制度

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 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内容比较系

统全面,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则比较抽象概括,具有高度凝练性、简洁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我 们党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但各界人士仍然多次呼吁

尽快概括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

意义。

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 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 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 识的新境界。

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 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 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 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 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 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 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

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 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 十分巨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由于近年来

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 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 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才能 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 只有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指导, 才能保证中国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 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才能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推动社 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征、形成及其重塑 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以笔者理解, 它既有社会 共性,又有群体特性:

一是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 然延伸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 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

三是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

上述三者既有历史的传承性、 又有鲜明的时代性。 毋庸置疑,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在当代中学生中依然占主导地位。 然而, 又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 题。主要表现在:

一、爱国主义教育抽象化。当代中学生,大多是“ 90 后”。爱国主义的具体 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大多数觉得抽象而茫然。

二、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化。主要表现在: 1.不爱惜集体财产、国家公物; 2. 以自我为中心; 3.个人利益; 4.过分注重自我张扬。

三、理想主义教育功利化。 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心目中, 读书学习或者所做的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 短期目标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经济奖赏, 长期目标是为 了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我认为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因素。如今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而然养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 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

二是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集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早已日趋淡薄。

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心理成长转折期的中学生很难做到 独善其身。

三是学校教育。以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决定学生未来命运;以教学质量和升 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一直在主导着多数学校的办学指导 思想。

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小事做起,讲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就 要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 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

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 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古人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 这些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开花,我们的国家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一个人人崇尚主流 核心价值,文明富强的中国才能够真正得到世界的敬重!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 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立 足社会层 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 准则要求, 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友情链接
 门诊咨询电话:0931-6969600(白天)0931-6969601(夜间)
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399 非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60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西街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94号 陇ICP备15002749号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事业单位标识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