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柳小平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西北地区呼吸学科领域首例智能机器人引导下肺癌冷冻消融治疗术,本次手术通过亚毫米级光学导航系统、智能呼吸动态补偿及全流程机器人精准操控三大技术突破,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革命性治疗方案,标志着西北呼吸介入诊疗技术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大步迈进肺癌精准治疗时代。
患者马某某,男,66岁,2年前确诊右肺下叶晚期肺癌,予以化疗治疗后肿瘤一度控制稳定,但1月前气短加重,复查后发现肿瘤较前增大,病情进展,鉴于马某某化疗期间不良反应重,无法耐受再次化疗,经柳小平主任医师团队讨论后决定为马某某进行肺癌“氩氦刀”治疗,通过局部低温消融治疗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但马某某肿瘤靠近肺部血管和肝脏,治疗过程中消融穿刺针容易损伤以上组织,引起出血、肝脏破裂等并发症。为尽可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柳小平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机器人引导下肺癌冷冻消融治疗术,获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时首先在患者胸壁粘贴红外光学定位标记,通过CT扫描数据由机器人"智慧规划模块"进行亚毫米级三维重建,智能生成避让血管的最优穿刺路径;随后六轴高灵活度机械臂在呼吸动态监测系统辅助下,以0.5mm步进精度驱动冷冻探针穿透病灶核心,精准补偿呼吸位移偏差;最终通过-196℃氩氦刀形成边界清晰的"冰球"彻底灭活肿瘤,全程CBCT扫描实时验证消融效果。该技术实现三大突破:穿刺精度达1.85±1.67mm(较人工提升60%),手术耗时仅7.1分钟,并成功解决深部结节(距胸膜1cm)及复杂体位(脊柱侧弯半卧位)等临床难题。患者术后仅留针眼创口,4小时即下床活动,5天康复出院。
柳小平主任介绍,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从技术层面来看,不仅填补了西北地区在肺癌冷冻消融领域的技术空白,更通过机器人辅助系统实现了亚毫米级的精准定位,为复杂位置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案。从区域医疗发展角度而言,这一创新技术将成为西北地区医疗机构的学习典范,通过后续的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将有力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水平。对于患者而言,机器人辅助冷冻消融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治疗获益。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或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通过精准"冰封"肿瘤组织,在有效灭活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肺功能。术后患者恢复迅速,治疗体验显著改善,为西北地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便捷的诊疗选择。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由国内知名专家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周红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静教授、介入科许荣德教授参与指导,展现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与实力。通过与国内顶尖医院的深度合作,不仅实现了先进技术的引进落地,更培养了一支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团队。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为提升西北地区医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作出新的贡献。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预示着西北地区精准医疗发展迈入新阶段,将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